第951章 悬赏
瑞谷轩看看才安心。”
瑞谷轩那些高产水稻,可是全大周的金疙瘩,万不能遭了殃。
他在一旁碎碎念着,沈筝则安安静静地看着布告。
只见后面写着——“须知蛙类本是庄稼之友,能除害虫,今遭此怪蛙所食,害虫肆虐,稻禾豆蔬恐受其害。为除此患,朝廷将遣员捕捉,望积极配合,若发现怪蛙踪迹,可就近上报衙署,合力遏制其蔓延之势。”
言语分明,逻辑清晰。
但在沈筝眼中,这是一则不合格的布告。
拟稿之人平日应当稳坐“办公室”,鲜少入基层,所以不会明白,一只两三斤重的蛙对百姓们来说意味着什么。
见她拧眉,季本昌问道:“小沈以为,这布告如何?”
沈筝微微摇了摇头,“下官以为,还有三处内容需要增补。”
“三处?”季本昌以为最多就一处,脸瞬间沉了下去。
沈筝点头,直接取来毛笔,沾墨写道:“一,有的百姓发现怪蛙后,不会上报朝廷,而是自行捕捉,所以布告上要写明捕捉之法。”
这一点其实很好理解,大多百姓见了官,就跟耗子见了猫似的,连道都不会走了,自然就会想——自己能干的事儿,何必上报衙门?
且朝廷之人在百姓眼中形象,不一定都是善良的。
请朝廷的人到他们田地里捕捉蛙,捕蛙人还没到呢,百姓就会开始担心田里的庄稼。
被踩坏了怎么办?被连根拔起怎么办?还不是只有打碎了牙往肚里咽。
种种因素加成下,沈筝猜想,自行捕蛙的百姓应该占大多数。
“那其二呢?”季本昌追问。
“其二便是,蛙,是农家餐桌上的一道肉菜。”
她提笔写道:“此物虽可入馔,然腹内多藏虫,生食则腹痛便血,甚者活虫入体,危及性命。若要食用,大火烹煮一刻钟以上,直至肉质发白,不见血丝。切记。”
季本昌愣了神。
怎的他也将这点给忘了
“小沈,这......”他看着布告上的字,猜测问道:“这些可是李大夫说的?”
沈筝点头:“李大夫连夜翻阅医书,虽医书上并未记载此怪蛙,但众医案有明,水田生物皆携活虫,不可生食用,恐危及性命。李大夫还说,此怪蛙繁衍迅速,性凶,更得活虫喜爱。”
“那太好了。”季本昌突然道。
沈筝疑惑抬头。
好?
好什么好?
行走的生化母体还好啊?
季本昌赶紧补充:“有李大夫这